93-96题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,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。最早的时候,没有椅子,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,两膝着地,臀部坐在小腿肚上,这叫跽坐。虽然不太舒服,可是在正式场合下,必须这样坐,否则就是失礼。
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,现代人恐怕少有能坚持这种坐姿半小时以上的。所以,古时候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,才能适应这种坐姿。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,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。跽坐的训练,除了能磨练孩子的意志,更重要的是可以修身养性。因为再怎么训练,跽坐久了都不舒服,内心就会焦躁不安,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,从而使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,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跽坐。因此,经过跽坐训练的人们都有挺拔干练的气质,都有严谨坚忍的性格。
到了东汉末年,一种名叫“胡床”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,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,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。唐代中期,胡床逐渐演变为人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有靠背、有扶手、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。到了宋朝,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。
椅子出现以前,人们的坐姿很低,导致家具普遍矮小,椅子出现后,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,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,桌子也应运而生,逐渐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吃饭、看书所使用的家具。而高足家具的出现,又引起了茶具、碗碟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。席地而坐时,为了方便饮食,都使用高足餐具,许多杯、碟、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。到了宋代,餐具置于高桌上,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,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,碗、盘、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。
椅子出现前,由于坐姿、案几的低矮,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,所以,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。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,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,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,直到八仙桌出现,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,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。
93 跽坐训练有什么意义?